三伏天由来与传统三伏天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的秦国。《史记・秦纪六》中记载:“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初伏。”唐人张守节注释:“六月三伏之节,起秦德公为之,故云初伏,伏者,隐伏避盛暑也。”从此看出,“伏” 字有着躲避、潜藏的含义,意味着人们要在酷热的暑天里,寻找荫蔽之所,减少户外活
07-08
2025
小暑,夏季第五个节气,“暑”就是热的意思,它标志着天气会越来越炎热!此时气温高,湿度大,“湿热交蒸”是小暑时节显著的气候特点。万物至此繁盛壮大,阳气外浮于体表,人体出汗增多,气血运行随之加快,消耗也随之变大。小暑节气太乙堂专家为您指点迷津心脑血管防护:养心清火,平稳运行张育新主任说,小暑炎热,出汗过
07-07
2025
夏季失眠是癌症患者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它使患者出现疲乏无力、情绪障碍、免疫功能降低,严重影响了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治疗效果。睡眠好对肿瘤康复很重要从中医角度来说,肿瘤跟心和肝这两个脏器有着密切的关系,肿瘤发病过程是心、肝功能失调的过程,所以传统医学强调一定要睡子午觉,子时养肝,午时养心,子午觉睡
07-05
2025
夏季温热升发,恰恰是肺结节人群养护肺脏的宝贵时机。中医认为,肺为“娇脏”,易受外邪侵袭,而夏季阳气旺盛,正是“驱寒邪、养肺气”的好时机。侯丽敏主任:为何夏季是养肺黄金期?阳气外达,寒邪易驱:夏季人体毛孔舒张,阳气浮于体表,此时通过食疗、艾灸等方式,可推动体内寒湿排出,减轻肺部负担。湿气渐盛,润肺有道
07-04
2025
最近气温开启“炙烤模式”,南京气温连续多日突破35摄氏度。高温天气下,人体易出现头晕、乏力、食欲不振等不适,严重时甚至引发中暑。中医认为,暑为阳邪,易耗气伤津,若不及时预防,可能损伤正气。高温炎热小心中暑中医理论中,暑热侵袭人体会导致“阳暑”或“阴暑”。阳暑多因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出现高热、口
07-03
2025
炎夏当前,不少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感受到症状缓解。这正是中医“冬病夏治”理念发挥作用的时候!所谓“冬病夏治”,是针对冬季易发、或容易加重的疾病,借助夏季自然界蓬勃的阳气与人体气血通畅的时机,提前调理体质,增强脏腑功能,以降低寒季的发病风险。这是一项重要的传统中医预防手段,也符合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张
07-02
2025
近年来,我国胃癌发病率持续攀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很多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错过了好的治疗时机。胃癌不是“突然降临”,其发生与生活习惯、遗传因素等有关联。南京太乙堂中医医院提醒:这四类人群要警惕,“早防早查”守护胃部健康。这四类人受胃癌偏爱1.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幽门螺杆菌会导致慢性胃炎、胃溃疡,长期感
07-01
2025
“我才20多岁,我不可能得肝癌!”一位28岁的女性哭着说。她叫小丽(化名),是小学的一名老师,由于性格活泼,课堂生动有趣,深受学生喜爱,也得到了家长与学校领导的好评。但前不久,小丽脸上开始长痘,由于是换季,所以她就没有在意,心想着过几天就好了。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小丽发现情况越来越严重,不仅痘痘没消,
06-3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