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气温开启“炙烤模式”,南京气温连续多日突破35摄氏度。高温天气下,人体易出现头晕、乏力、食欲不振等不适,严重时甚至引发中暑。中医认为,暑为阳邪,易耗气伤津,若不及时预防,可能损伤正气。
高温炎热 小心中暑
中医理论中,暑热侵袭人体会导致“阳暑”或“阴暑”。阳暑多因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出现高热、口渴、大汗;阴暑则因贪凉饮冷过度,如空调直吹、冷饮过量,引发头痛、腹痛、关节酸痛。无论哪种类型,都会扰乱人体阴阳平衡。建议高温时段减少外出,户外活动时做好防晒措施,随身携带淡盐水补充电解质,同时避免骤冷骤热的环境切换。
高温时节中医防护,顺达调养
饮食调养,清热生津
“苦味入心”,可适量食用苦瓜、芹菜等食物,帮助清热泻火。此外,绿豆汤、冬瓜汤、荷叶粥等汤粥类膳食既能补充水分,又能健脾利湿。需注意,冷饮虽能暂时解暑,但过量会损伤脾胃阳气,建议不要过量饮用。
穴位按摩,升阳固表
人体自带“防暑开关”。每日早晚用拇指按压太阳穴1-2分钟,可缓解暑热引起的头痛;轻揉内关穴能宁心安神、调节气血。若出现胸闷症状,可拍打肘窝处的曲泽穴,帮助疏通经络。
中药代茶,未病先防
日常可用荷叶3克、金银花2克、薄荷1克泡水代茶饮。荷叶清暑利湿,金银花清热解毒,薄荷疏散风热,三者搭配适合体质偏热者。若体质虚寒,可改用陈皮3克、生姜2片、红枣3枚煮水,温中健脾。需注意,代茶饮需根据体质选择!
面对暑热不仅需要应对外在刺激,更强调通过内在调养提升人体的调节耐力。南京太乙堂中医医院提醒您:科学防暑需兼顾“避暑”与“养阳”,既要避免高温伤害,又要顺应夏季阳气生发的规律。
温馨提示:本平台文章仅供医院内部员工学习参考,不作为对外宣传使用,且不可作为诊断依据。
免责声明:部分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仅作分享信息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后台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