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少人出现胸闷气短时,会立刻联想到冠心病。但实际上,胸闷气短并非冠心病的专属症状,很多时候可能是 “假心脏病” 作祟。南京太乙堂中医医院的专家从中医角度出发,教大家如何辨别 “真假” 心脏病,避免过度焦虑或延误治疗。
一、从诱因区分
冠心病引发的胸闷气短,常与活动相关。比如爬楼梯、快走时突然发作,休息几分钟后缓解,这是因为心脏供血不足,运动时耗氧量增加,加重了心肌缺血。
而 “假心脏病” 的胸闷气短,更多出现在安静状态下,比如久坐、熬夜后,或情绪紧张、焦虑时发作,活动后反而减轻。这类多与 “气虚”“肝郁” 有关。
二、从伴随症状判断
冠心病的胸闷气短,常伴随特定症状:疼痛多为压榨样、紧缩样,可能放射至左肩、后背或下颌;发作时可能伴有出汗、心慌、手脚发凉,且多在寒冷天气、饱餐后加重。
若胸闷气短时,还伴有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稍活动就气短加重,休息后缓解,则可能是 “心气虚”;若伴随胁肋胀痛、情绪烦躁、失眠多梦,多为 “肝气郁滞”。
三、从舌脉特征辨别
中医通过舌象和脉象能进一步区分。冠心病患者的舌象多为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象沉涩或结代(脉搏不规律),体现 “瘀血内阻” 的特点。
而 “假心脏病” 者,舌象多偏淡胖,或有齿痕(提示气虚),脉象细弱(气虚)或弦紧(肝郁)。比如心气虚者,舌淡苔白,脉弱无力;肝气郁滞者,舌红苔薄,脉弦。
胸闷气短未必就是冠心病,关键在于结合诱因、伴随症状及舌脉特征综合判断。若出现频繁不适,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南京太乙堂中医医院专家提醒,无论 “真假” 心脏病,保持规律作息、情绪稳定、适度运动,都是守护心脏健康的重要前提。
温馨提示:本平台文章仅供医院内部员工学习参考,不作为对外宣传使用,且不可作为诊断依据。
免责声明:部分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仅作分享信息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后台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