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肿瘤的认识历史悠久,将其归属于“瘤”、“岩”、“癥积”、“息贲”、“噎膈”等疾病范畴。以下是一些中医常见的肿瘤病症及其简介:
定义:乳岩是中医对乳腺癌的称呼,其特点为乳房内出现坚硬肿块,推之不移,按之不痛,皮色不变,逐渐增大破溃,形如熟榴,常流污秽血水。
病因:中医认为乳岩的病因与肝脾郁怒、气血亏损有关。
症状:乳房肿块、乳头溢液、皮肤改变(如橘皮样变)、乳头凹陷等。
定义:失荣是中医对颈部恶性肿瘤的称呼,如淋巴肉瘤、何杰金氏病以及喉癌、鼻咽癌、颈部淋巴转移灶、腮腺癌等。
病因:中医认为失荣的病因与气血凝滞、痰毒结聚有关。
症状:颈部肿块、疼痛、皮肤溃破、流血水等。
定义:肾岩是中医对阴茎癌的称呼。
病因:中医认为肾岩的病因与肝肾亏损、湿热下注、毒邪蕴结有关。
症状:阴茎肿块、疼痛、溃破、流血水等。
定义:鼻渊是中医对鼻咽部肿瘤的称呼,与现代医学中的鼻咽癌有共同之处。
病因:中医认为鼻渊的病因与肺胃蕴热、风热邪毒侵袭有关。
症状:鼻塞、流涕、头痛、耳鸣、视力下降等。
定义:噎膈是中医对食管癌的称呼,指水饮可行,食物难入之证。
病因:中医认为噎膈的病因与痰气交阻、瘀血内结、津亏热结、气虚阳微有关。
症状:进行性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消瘦、乏力等。
定义:肺积是中医对肺癌的称呼,包括肺癌淋巴管转移而引起的腋下及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的体征。
病因:中医认为肺积的病因与肺气贲郁、痰热蕴结、气血瘀滞有关。
症状:咳嗽、痰中带血、胸痛、气急、发热等。
定义:积聚是中医对腹部肿瘤的称呼,包括胃、肠、肝、胰等部位的良性及恶性肿瘤。
病因:中医认为积聚的病因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外感寒邪、痰浊瘀血内结有关。
症状:腹部肿块、疼痛、胀满、消瘦、乏力等。
定义:肠蕈是中医对肠道肿瘤的称呼。
病因:中医认为肠蕈的病因与湿热蕴结、气血瘀滞有关。
症状:大便习惯改变、便血、腹痛、腹部肿块等。
定义:瘿瘤是中医对甲状腺肿瘤的称呼,包括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等。
病因:中医认为瘿瘤的病因与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有关。
症状:颈部肿块、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
定义:骨疽是中医对骨肿瘤的称呼,包括骨肉瘤、骨母细胞瘤、软骨母细胞瘤、骨转移瘤等良性、恶性骨肿瘤,也包含了骨结核、骨髓类等病症。
病因:中医认为骨疽的病因与肾气不足、外感风寒湿邪、瘀血凝滞有关。
症状:骨骼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等。
在中医理论中,肿瘤的形成多因正气内虚、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气滞、血瘀、痰凝、湿聚、热毒等病理产物相互交结,日久而成。治疗时,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通过调整阴阳平衡、调和气血、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散结等手段,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同时,中医也强调预防的重要性,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以预防肿瘤的发生。
肺结节在中医里被归为 “肺积”“痰核” 范畴,其形成与体质、邪气侵袭密切相关。不同类型的肺结节,应对方法也需区别对待。精准辨证、对症调理,才能让结节调理更高效。一、痰湿型肺结节:健脾化痰是关键痰湿型肺结节多因脾胃虚弱、痰湿积聚所致。这类患者常感胸闷、痰多,舌苔厚腻,结节在影像上多表现为边界模糊、密度较
在中医理论中,身体的异常往往与生活习惯紧密相关。肺结节的出现,也可能与一些长期坚持的生活细节有关,及时调整这些细节,能为肺部健康 “保驾护航”。一、饮食不节酿痰湿,肺部易生 “瘀阻”中医认为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饮食不当会间接影响肺部。长期爱吃生冷食物,如冰饮、凉菜,会损伤脾胃阳气,导致痰湿
血管健康是心脏正常运转的基础,就像通畅的河道才能让船只顺利航行。随着年龄增长和不良生活习惯影响,血管容易淤积脂质、气血不畅,进而增加心梗、脑梗风险。南京太乙堂中医结合临床经验,推荐 3 种天然护心茶,日常饮用可起到疏通血管、养护心脏的作用,堪称血管 “清道夫”。1.玫瑰山楂茶:理气又化淤这款茶以玫瑰花 5 克
夏季养心不仅是顺应时令,更是守护健康的关键。高温易让人心气涣散,若陷入不良习惯,心脏功能会悄悄受损。从中医角度出发,认清并避开 3 个 “伤心” 陷阱,才能让心脏在夏天保持活力。一、饮食辛辣油腻:痰湿内生堵血脉夏天不少人爱吃麻辣火锅、烧烤,觉得能 “开胃”,却不知这类食物会让心脏 “受累”。辛辣食物易生燥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