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康复期的心脏就像需要精心维护的机器,既不能让它长期 “闲置”,也不能过度 “运转”。中医讲究 “动以养形,静以养神”,在这个阶段,“动”“静” 结合的调理方式,能让心脏在温和的节奏中慢慢恢复,既疏通气血,又减少耗损。
一、“动” 要循 “序”:从弱到强的养心运动
中医认为 “气血贵流通”,康复期的 “动” 以 “气血畅而不耗” 为原则,推荐这几种循序渐进的运动:
1.八段锦 “两手托天理三焦”:每天早餐后半小时练习 5 遍,动作缓慢抬起双臂时吸气,下落时呼气。这个动作能舒展胸腔,中医认为三焦通调全身气机,常练可改善心脏周围气血循环,且动作轻柔,适合刚进入康复期的患者。
2.踝泵运动:坐姿时勾脚、伸脚,重复 15 次,每天 3 组。中医认为 “足为精气之根”,脚踝活动能带动全身气血,且无需起身,适合体力较差的患者,可在看电视时练习。
二、“静” 需守 “神”:从身到心的安神方法
“静” 的核心是让心神安定,减少心脏的 “额外消耗”,这几种静养方式值得一试:
1.腹式呼吸配冥想:睡前躺在床上,双手放在腹部,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想象 “浊气从心口散开”,每次 5 分钟。这种方式能让心神集中,中医认为 “神定则气和”,可降低心脏的紧张感。
2.听自然声:每天抽 10 分钟听雨声、鸟鸣等自然声音,让注意力从身体不适转移到声音上。中医认为 “天地之气养人”,自然声能调和心神,避免因过度关注病情而产生焦虑。
三、“动”“静” 相 “合”:按体质搭配更精准
不同体质的患者,“动”“静” 搭配需有所侧重:
气虚体质(易疲劳、气短):“动” 选散步配拍肘,“静” 用穴位贴敷,且运动时间比静养时间稍短,避免耗气。
血瘀体质(口唇偏暗、偶有刺痛):“动” 练八段锦,“静” 做腹式呼吸,运动时间可略长,借助运动疏通血瘀。
搭配时还要注意 “晴多动,阴多静”,天气晴朗时可增加户外活动时间,阴雨天气则多做室内静养。
冠心病康复期的 “动”“静” 结合,关键在 “平衡”——“动” 不过度,让气血流通而不耗伤正气;“静” 不呆滞,让心神安宁而不阻滞气血。按照中医的方法调节,心脏会在这种温和的调理中逐渐恢复活力。若运动时出现心慌,或静养时仍觉胸闷,需及时调整节奏,必要时咨询医师,让康复更稳妥。
温馨提示:本平台文章仅供医院内部员工学习参考,不作为对外宣传使用,且不可作为诊断依据。
免责声明:部分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仅作分享信息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后台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