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瘤是甲状腺组织中的良性或恶性肿块,中医通常将其称为“瘿病”或“瘿瘤”。这些名称反映了中医对甲状腺瘤病因病机的理解,即由于情志内伤、饮食不当、体质虚损、肝郁气滞、痰凝血瘀等多种因素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痰浊内生,结聚于颈部而形成。
情志内伤:长期情绪波动大、精神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会导致气机郁结,进而影响到肝的疏泄功能,导致气血不畅,痰浊内生,从而引起甲状腺肿大。
饮食不当:经常食用含碘量过高或过低的食物,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都可能对脾胃造成损伤,引起气血运行不畅,最终导致瘿瘤的发生。
体质虚损:先天体质虚弱或长期患病可能导致气血两虚,使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瘿瘤。
肝郁气滞:情志郁结、饮食不节等因素可引起肝脏气机失调,导致颈前肿块、胸闷、胁痛等症状。
痰凝血瘀:脾虚、气虚等原因引起的血液运行障碍,表现为颈前肿块、胸闷、心悸等症状。
甲状腺瘤患者可能会出现颈部肿块、局部疼痛、吞咽困难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声音嘶哑、呼吸不畅等情况。此外,根据中医的不同证型,患者还可能伴有其他不同的症状,如阴虚火旺型可能伴有心悸烦躁、面部烘热等症状;肝郁痰凝型可能伴有胸闷、胁痛等症状;痰瘀交阻型则可能表现为肿块质硬、难以推移等。
中医诊断甲状腺瘤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舌象、脉象等。同时,现代医学的超声检查、血液激素水平检测以及细针穿刺活检等也是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变性质和范围,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中医治疗甲状腺瘤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因、症状以及体质情况,采用中草药内服、针灸、拔罐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中草药内服:根据辨证施治理论,选择具有滋阴降火、散结消肿、理气解郁、化痰散结等功效的中药材配伍成方剂口服。如夏枯草、北沙参、白芍、生地等中药可用于养阴清热、化痰软坚;海藻、昆布等含碘中药可用于消瘿散结。
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节气血、平抑肝火,从而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针灸治疗对于气郁血瘀型甲状腺瘤患者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拔罐疗法:拔罐疗法可以通过拔罐产生的负压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有助于消除肿块和缓解疼痛。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恶性甲状腺瘤或瘤体较大、症状严重的患者,中医治疗可能无法完全替代西医的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治疗方法。此时,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
调节情志: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压力,有助于预防甲状腺瘤的发生和发展。
合理饮食:注意合理膳食,减少含碘食物摄入(如海带、紫菜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适当食用高蛋白食物(如鸡蛋、牛奶等)以补充身体所需营养。
增强体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可以增强体质,改善体质虚弱的情况,有助于预防甲状腺瘤的发生。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甲状腺超声和抽血检测甲状腺功能,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肺结节在中医里被归为 “肺积”“痰核” 范畴,其形成与体质、邪气侵袭密切相关。不同类型的肺结节,应对方法也需区别对待。精准辨证、对症调理,才能让结节调理更高效。一、痰湿型肺结节:健脾化痰是关键痰湿型肺结节多因脾胃虚弱、痰湿积聚所致。这类患者常感胸闷、痰多,舌苔厚腻,结节在影像上多表现为边界模糊、密度较
在中医理论中,身体的异常往往与生活习惯紧密相关。肺结节的出现,也可能与一些长期坚持的生活细节有关,及时调整这些细节,能为肺部健康 “保驾护航”。一、饮食不节酿痰湿,肺部易生 “瘀阻”中医认为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饮食不当会间接影响肺部。长期爱吃生冷食物,如冰饮、凉菜,会损伤脾胃阳气,导致痰湿
血管健康是心脏正常运转的基础,就像通畅的河道才能让船只顺利航行。随着年龄增长和不良生活习惯影响,血管容易淤积脂质、气血不畅,进而增加心梗、脑梗风险。南京太乙堂中医结合临床经验,推荐 3 种天然护心茶,日常饮用可起到疏通血管、养护心脏的作用,堪称血管 “清道夫”。1.玫瑰山楂茶:理气又化淤这款茶以玫瑰花 5 克
夏季养心不仅是顺应时令,更是守护健康的关键。高温易让人心气涣散,若陷入不良习惯,心脏功能会悄悄受损。从中医角度出发,认清并避开 3 个 “伤心” 陷阱,才能让心脏在夏天保持活力。一、饮食辛辣油腻:痰湿内生堵血脉夏天不少人爱吃麻辣火锅、烧烤,觉得能 “开胃”,却不知这类食物会让心脏 “受累”。辛辣食物易生燥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