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脑瘤在中医中称为“伏梁”或“瘤病”,是指因痰浊凝结、气血瘀滞于脑部,赘生形成肿块,以部位固定的局限性头痛,颅骨外压痛,并出现脑部受压所致相应的麻木、瘫痪等为主要表现的瘤病类疾病。
病因:中医认为脑瘤的病因复杂,多与七情不舒、劳欲过度、家族遗传、外伤、内分泌紊乱、长期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导致气血不畅,痰浊内生,瘀血阻滞经络,进而形成肿瘤。
中医对脑瘤的症状表现有着详细的描述,主要包括:
头痛:部位固定的局限性头痛,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头痛可能是持续性钝痛,随颅内压增高而加剧。
颅内压增高症状:如视神经乳头水肿、脑脊液压力增高等,可导致视力模糊、失明等视觉障碍。
运动及感觉障碍:瘤体挤压脑的不同部位,具有相应的不同症状,如失语、失写、偏盲、幻觉、幻听、耳鸣、进行性听力减退、眩晕、步态不稳、眼球震颤、运动失调、瘫痪等。
全身症状:如神疲乏力、面色胱白、头晕头重、眩晕耳鸣、四肢无力、记忆力障碍、烦躁等。
中医诊断脑瘤主要依据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
望诊:观察患者的面色、形态、舌象等,以判断气血盛衰、脏腑功能状态。
闻诊:听取患者的声音、气味等,以判断病情。
问诊: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饮食习惯等,以了解病情。
切诊:通过切脉、按诊等方式,了解患者的脉象、腹部情况等。
此外,中医还会结合头颅MRI、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以评估肿瘤的位置和大小;通过血液检查来排除其他潜在病因。
中医治疗脑瘤以辨证施治为原则,采用多种方法综合治疗:
中药调理: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配制个体化方剂。常用中药包括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散结、健脾和胃、益气养阴等功效的药物。通过调理脏腑功能、补益正气,达到治疗脑瘤的目的。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身体特定穴位来调节气血、平肝潜阳。常选用百会穴、风池穴等穴位,有助于缓解由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眩晕等症状。针灸治疗还可以改善脑瘤患者的全身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穴位贴敷:将药物研磨成细粉后加适量辅料调制而成饼状外用的一种传统外治法。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相应穴位进行贴敷,能起到一定的活血化瘀、祛湿止痛的作用。对于某些类型的脑瘤可能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推拿疗法:在专业人员操作下对人体经络、腧穴进行按摩、推拿的一系列手法操作活动过程。此法能够疏通经络、运行气血,从而减轻因脑瘤引起的相关不适症状。
预防:中医强调预防脑瘤的重要性,提倡调整饮食结构、定期体检、情志调节、适当运动等预防措施。避免过量摄入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食物;定期进行体检,尤其是对有脑瘤家族史或头部外伤史的人群;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行适当的情志调节;适度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调护:脑瘤患者应保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观察身体变化,及时发现异常症状并就医处理;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肺结节在中医里被归为 “肺积”“痰核” 范畴,其形成与体质、邪气侵袭密切相关。不同类型的肺结节,应对方法也需区别对待。精准辨证、对症调理,才能让结节调理更高效。一、痰湿型肺结节:健脾化痰是关键痰湿型肺结节多因脾胃虚弱、痰湿积聚所致。这类患者常感胸闷、痰多,舌苔厚腻,结节在影像上多表现为边界模糊、密度较
在中医理论中,身体的异常往往与生活习惯紧密相关。肺结节的出现,也可能与一些长期坚持的生活细节有关,及时调整这些细节,能为肺部健康 “保驾护航”。一、饮食不节酿痰湿,肺部易生 “瘀阻”中医认为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饮食不当会间接影响肺部。长期爱吃生冷食物,如冰饮、凉菜,会损伤脾胃阳气,导致痰湿
血管健康是心脏正常运转的基础,就像通畅的河道才能让船只顺利航行。随着年龄增长和不良生活习惯影响,血管容易淤积脂质、气血不畅,进而增加心梗、脑梗风险。南京太乙堂中医结合临床经验,推荐 3 种天然护心茶,日常饮用可起到疏通血管、养护心脏的作用,堪称血管 “清道夫”。1.玫瑰山楂茶:理气又化淤这款茶以玫瑰花 5 克
夏季养心不仅是顺应时令,更是守护健康的关键。高温易让人心气涣散,若陷入不良习惯,心脏功能会悄悄受损。从中医角度出发,认清并避开 3 个 “伤心” 陷阱,才能让心脏在夏天保持活力。一、饮食辛辣油腻:痰湿内生堵血脉夏天不少人爱吃麻辣火锅、烧烤,觉得能 “开胃”,却不知这类食物会让心脏 “受累”。辛辣食物易生燥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