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在中医中被称为漏肩风、肩痹、肩凝症等,是一种由于风寒湿邪侵袭、肝肾亏虚、气血两虚、外伤瘀血等多种原因导致的肩部疼痛、活动受限的病症。以下是对中医肩周炎的详细介绍:
风寒湿邪侵袭:中医认为,肩周炎多因风寒湿邪侵袭肩部,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肩部暴露受凉后,风邪易与寒、湿等邪气相合,侵袭人体,导致肩部疼痛、活动受限。
肝肾亏虚:肝肾不足,气血生化乏源,肩部筋脉失养,也易导致肩周炎的发生。
气血两虚:气血不足,肩部筋脉得不到足够的滋养,易产生疼痛、麻木等症状。
外伤瘀血:肩部外伤或久病入络,瘀血内生,阻滞经络,也可导致肩周炎。
肩周炎的主要症状包括肩部疼痛、活动受限等。
疼痛:肩部疼痛是肩周炎的主要症状,疼痛部位可能不固定,有时在肩前部,有时在肩后部,疼痛多为钝痛或刺痛,夜间加重。
活动受限:肩周炎患者肩部活动明显受限,主动活动及被动活动均受限,且外展、外旋、后伸等均受限。
压痛:压痛点主要在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沟处、肩峰下滑囊等处。
中医诊断肩周炎主要依据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
望诊:观察患者肩部形态、皮肤颜色等,判断是否有肿胀、畸形、皮肤颜色改变等。
闻诊:倾听患者肩部是否有异常声音,如摩擦音、弹响等。
问诊:询问患者肩部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等,以及是否有外伤史、劳损史等。
切诊:通过触诊肩部肌肉、韧带等组织,判断是否有压痛、痉挛、僵硬等。
中医治疗肩周炎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拔罐治疗等。
药物治疗:
内服中药: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中医医师会开具针对性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常用的中药方剂有身痛逐瘀汤、羌活胜湿汤、温经通痹汤等,这些药物可以起到祛风散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作用。
外用中药:可以选用益气养血、活血通络、散寒止痛功效的中成药,如大力药酒、舒筋健络油等,涂抹于肩周疼痛部位,并配合推拿按摩治疗。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肩周炎具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常用的针灸疗法包括毫针刺法、火针、温针灸、电针等。针灸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取合适的穴位进行针刺。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具有镇痛、活血化瘀、解除肌肉痉挛的作用。对患者行推拿技术时,讲究用力的轻重缓急。长期做推拿手法能够加速新陈代谢,并有效降低组织的粘连度,从而使关节活动度范围逐渐恢复正常。
拔罐治疗:拔罐治疗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气等方式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风散寒等作用的中医疗法。肩周炎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拔罐治疗,以辅助改善症状。
预防:中医强调预防肩周炎的重要性。通过调整饮食结构、适度运动、避免肩部受凉、注意肩部保暖等预防措施,可以降低肩周炎的发病率。
调护:肩周炎患者应保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观察身体变化,及时发现异常症状并就医处理;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高血压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其社交生活,给患者带来心理和社交方面的困扰。了解这些影响并积极应对,有助于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一、社交活动受限1.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社交参与度降低:高血压患者由于身体状况可能不适合进行过于剧烈或长时间的体力活动。例如,一些原本喜欢参加户外运动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其形成途径有所不同。原发性高血压的成因较为复杂,涉及多种因素,而继发性高血压则主要由特定的疾病或因素引起。以下是具体介绍:一、原发性高血压1.遗传因素: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高血压患者,那么其亲属患高血压的风险会显著增加。研究表明,约 60% 的高
关注心脑健康也更需要关注心理健康,近日缅甸地震灾情惨烈,灾后重建也仍需包括心理修复。以下是一些关于地震后居民心理和心理反应的研究内容:一、地震后居民常见心理反应1.恐惧与焦虑:地震的强烈破坏力和不确定性会使居民产生强烈的恐惧和焦虑情绪。他们可能对余震、再次发生地震或类似灾难感到担忧,担心自己和家人的生
心理应激会从多个方面对高血压患者的病情产生不良影响,具体如下:一、不良影响1.血压波动加剧:心理应激时,人体会分泌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这些激素会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导致血压迅速升高。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本身血压调节功能就存在一定障碍,心理应激会进一步破坏这种平衡,使血压波动幅度增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