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在中医中被称为漏肩风、肩痹、肩凝症等,是一种由于风寒湿邪侵袭、肝肾亏虚、气血两虚、外伤瘀血等多种原因导致的肩部疼痛、活动受限的病症。以下是对中医肩周炎的详细介绍:
风寒湿邪侵袭:中医认为,肩周炎多因风寒湿邪侵袭肩部,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肩部暴露受凉后,风邪易与寒、湿等邪气相合,侵袭人体,导致肩部疼痛、活动受限。
肝肾亏虚:肝肾不足,气血生化乏源,肩部筋脉失养,也易导致肩周炎的发生。
气血两虚:气血不足,肩部筋脉得不到足够的滋养,易产生疼痛、麻木等症状。
外伤瘀血:肩部外伤或久病入络,瘀血内生,阻滞经络,也可导致肩周炎。
肩周炎的主要症状包括肩部疼痛、活动受限等。
疼痛:肩部疼痛是肩周炎的主要症状,疼痛部位可能不固定,有时在肩前部,有时在肩后部,疼痛多为钝痛或刺痛,夜间加重。
活动受限:肩周炎患者肩部活动明显受限,主动活动及被动活动均受限,且外展、外旋、后伸等均受限。
压痛:压痛点主要在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沟处、肩峰下滑囊等处。
中医诊断肩周炎主要依据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
望诊:观察患者肩部形态、皮肤颜色等,判断是否有肿胀、畸形、皮肤颜色改变等。
闻诊:倾听患者肩部是否有异常声音,如摩擦音、弹响等。
问诊:询问患者肩部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等,以及是否有外伤史、劳损史等。
切诊:通过触诊肩部肌肉、韧带等组织,判断是否有压痛、痉挛、僵硬等。
中医治疗肩周炎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拔罐治疗等。
药物治疗:
内服中药: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中医医师会开具针对性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常用的中药方剂有身痛逐瘀汤、羌活胜湿汤、温经通痹汤等,这些药物可以起到祛风散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作用。
外用中药:可以选用益气养血、活血通络、散寒止痛功效的中成药,如大力药酒、舒筋健络油等,涂抹于肩周疼痛部位,并配合推拿按摩治疗。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肩周炎具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常用的针灸疗法包括毫针刺法、火针、温针灸、电针等。针灸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取合适的穴位进行针刺。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具有镇痛、活血化瘀、解除肌肉痉挛的作用。对患者行推拿技术时,讲究用力的轻重缓急。长期做推拿手法能够加速新陈代谢,并有效降低组织的粘连度,从而使关节活动度范围逐渐恢复正常。
拔罐治疗:拔罐治疗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气等方式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风散寒等作用的中医疗法。肩周炎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拔罐治疗,以辅助改善症状。
预防:中医强调预防肩周炎的重要性。通过调整饮食结构、适度运动、避免肩部受凉、注意肩部保暖等预防措施,可以降低肩周炎的发病率。
调护:肩周炎患者应保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观察身体变化,及时发现异常症状并就医处理;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肺结节在中医里被归为 “肺积”“痰核” 范畴,其形成与体质、邪气侵袭密切相关。不同类型的肺结节,应对方法也需区别对待。精准辨证、对症调理,才能让结节调理更高效。一、痰湿型肺结节:健脾化痰是关键痰湿型肺结节多因脾胃虚弱、痰湿积聚所致。这类患者常感胸闷、痰多,舌苔厚腻,结节在影像上多表现为边界模糊、密度较
在中医理论中,身体的异常往往与生活习惯紧密相关。肺结节的出现,也可能与一些长期坚持的生活细节有关,及时调整这些细节,能为肺部健康 “保驾护航”。一、饮食不节酿痰湿,肺部易生 “瘀阻”中医认为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饮食不当会间接影响肺部。长期爱吃生冷食物,如冰饮、凉菜,会损伤脾胃阳气,导致痰湿
血管健康是心脏正常运转的基础,就像通畅的河道才能让船只顺利航行。随着年龄增长和不良生活习惯影响,血管容易淤积脂质、气血不畅,进而增加心梗、脑梗风险。南京太乙堂中医结合临床经验,推荐 3 种天然护心茶,日常饮用可起到疏通血管、养护心脏的作用,堪称血管 “清道夫”。1.玫瑰山楂茶:理气又化淤这款茶以玫瑰花 5 克
夏季养心不仅是顺应时令,更是守护健康的关键。高温易让人心气涣散,若陷入不良习惯,心脏功能会悄悄受损。从中医角度出发,认清并避开 3 个 “伤心” 陷阱,才能让心脏在夏天保持活力。一、饮食辛辣油腻:痰湿内生堵血脉夏天不少人爱吃麻辣火锅、烧烤,觉得能 “开胃”,却不知这类食物会让心脏 “受累”。辛辣食物易生燥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