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冠心病的定义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是为心脏供血的血管,当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进而引发心脏功能障碍,这就是冠心病。粥样硬化斑块如同水管里的水垢,在冠状动脉内壁逐渐堆积,使血管腔变窄,血流受阻。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血管内膜的轻微损伤和脂质沉积,随着时间推移,斑块不断增大、变硬,甚至破裂,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
二、冠心病的常见症状
心绞痛:这是冠心病最常见的症状。典型的心绞痛多表现为胸部压榨性疼痛,可放射至心前区、上肢、下颌咽喉部等。疼痛一般持续 3 - 5 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例如,患者在劳累、情绪激动时,突然感到胸部有重物压迫感,疼痛向左肩、左臂内侧放射,休息片刻后症状减轻。
心肌梗死:当冠状动脉完全阻塞,心肌因严重缺血而发生坏死,就会引发心肌梗死。此时胸痛症状更为剧烈,持续时间长,可达 30 分钟以上,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通常不能缓解。患者还可能伴有大汗淋漓、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心律失常:部分冠心病患者会出现心律失常,如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这是因为心肌缺血影响了心脏的电生理活动,导致心脏跳动节律异常。患者可能会感到心慌、心跳漏拍或心跳异常快速,严重的心律失常可能导致晕厥甚至猝死。
心力衰竭:长期的心肌缺血可导致心肌功能受损,心脏泵血能力下降,进而引发心力衰竭。患者表现为呼吸困难,起初可能在活动后出现,随着病情进展,在休息时也会感到气短,还可能伴有下肢水肿、乏力、腹胀等症状。
三、冠心病的发病原因
年龄与性别:冠心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一般 40 岁以上人群发病风险明显升高。男性在绝经期前冠心病发病率高于女性,但女性绝经后,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冠心病发病风险迅速上升,逐渐与男性接近。
不良生活习惯:长期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香烟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可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量饮酒也会增加冠心病风险,酒精可导致血压升高、血脂异常,还可能影响心脏的正常节律。此外,长期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饮食,缺乏运动,导致肥胖,也是冠心病的诱发因素。肥胖者体内脂肪代谢紊乱,易出现高血脂、高血压,增加心脏负担。
基础疾病: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人群,冠心病发病风险显著增加。高血压会使血管壁承受的压力增大,损伤血管内皮;高血脂时,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成分升高,容易在血管壁沉积形成粥样斑块;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引起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展。
遗传因素:冠心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冠心病患者,尤其是直系亲属,个体发病风险会明显升高。遗传因素可能影响血脂代谢、血管结构和功能等,增加冠心病的易感性。
温馨提示:本平台文章仅供医院内部员工学习参考,不作为对外宣传使用,且不可作为诊断依据。
免责声明:部分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仅作分享信息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后台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