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后,不少人会出现气短乏力的情况,稍微活动就气喘吁吁、浑身没劲。从中医角度看,这多是心气不足、心脉失养所致。中医 “益气养心” 法能从根源调理,再配合穴位按压,可有效改善不适。
一、“益气养心” 法:从内调理补心气
心梗会损伤心气,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出现气短乏力。“益气养心” 法通过补心气、通心脉来改善状况。日常可喝黄芪养心茶:取黄芪 10 克、党参 6 克、麦冬 5 克,用温水冲泡后饮用。黄芪能补气升阳,党参可益气生津,麦冬能养阴生津,三者搭配能补充心气、滋养心脏。
饮用时要注意,此茶适合大多数心梗后气短乏力者,但上火严重者可暂时停喝。每天喝 1 杯,坚持一段时间,能感受到体力逐渐恢复,气短症状减轻。
二、常按 2 个穴位:辅助改善气短乏力
除了内服调理,按揉穴位也能辅助缓解症状,以下 2 个穴位要常按。
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 2 寸。它是保护心脏的重要穴位,能宁心安神、理气止痛。按揉时用拇指指腹按压,每次按 3 - 5 分钟,每天按 2 次,可改善气短、胸闷。
足三里穴:在小腿外侧,犊鼻下 3 寸。此穴能补气健脾,脾胃功能增强后,能更好地生成气血,为心脏提供营养。用食指和中指并拢按揉,每次 5 分钟,每天 1 - 2 次,坚持按揉可增强体力。
三、日常调理:配合生活习惯效果佳
调理期间,还要注意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熬夜会耗伤气血,加重乏力;适当做温和运动,如散步、八段锦,每次 10 - 15 分钟,能促进气血循环,但不要过度劳累;保持心情平和,避免情绪激动,情绪波动易损伤心气。
心梗后气短乏力并非小事,中医 “益气养心” 法从内调理,搭配穴位按压,再结合良好生活习惯,能有效改善。不过每个人情况不同,若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要及时就医。坚持调理,才能让身体逐渐恢复,提升生活质量。
温馨提示:本平台文章仅供医院内部员工学习参考,不作为对外宣传使用,且不可作为诊断依据。
免责声明:部分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仅作分享信息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后台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