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即脑梗死,又称脑梗塞、脑中风,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脑血管疾病。它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了解这些发病原因,对于预防脑梗至关重要。
1.血管粥样硬化:血管粥样硬化是脑梗最主要的病因之一。随着年龄增长,特别是 40 岁以后,人体血管开始逐渐出现老化现象。长期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 “三高” 问题,以及吸烟、酗酒、肥胖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加速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会趁机进入血管内膜下,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形成泡沫细胞,进而堆积形成粥样斑块。这些斑块会使血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阻碍血液正常流通。当斑块破裂时,会迅速激活凝血系统,形成血栓,一旦堵塞脑血管,就引发了脑梗。据统计,约 70% 的脑梗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粥样硬化。例如,一位 55 岁的男性患者,长期吸烟且患有高血压和高血脂,因突发脑梗入院,经检查发现其颈动脉和脑动脉都存在严重的粥样硬化斑块。
2.心源性栓塞:心脏疾病也是脑梗的重要诱因。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导致心源性栓塞的心律失常疾病。在房颤状态下,心脏的心房失去正常的节律性收缩,血液容易在心房内瘀滞,形成血栓。这些血栓一旦脱落,就会随着血液循环进入脑血管,造成脑梗。此外,心脏瓣膜病、心肌梗死、心脏黏液瘤等心脏疾病,也可能导致心脏内血栓形成并脱落,引发脑梗。有研究表明,心源性栓塞导致的脑梗约占所有脑梗病例的 20%。比如,一位 60 岁的女性房颤患者,未规律服用抗凝药物,突然出现一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脑梗症状,经诊断为心源性脑梗。
3.血液流变学异常:某些血液疾病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凝血机制异常,从而增加脑梗的发病风险。例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由于红细胞数量异常增多,血液黏滞度显著升高,血流速度减慢,容易形成血栓。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血小板数量过多,也会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另外,一些遗传性凝血因子异常疾病,如抗凝血酶 Ⅲ 缺乏症、蛋白 C 和蛋白 S 缺乏症等,同样会导致血液凝固性增高,引发脑梗。虽然这类血液流变学异常导致的脑梗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病情往往较为严重。
4.其他因素:除了上述主要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与脑梗的发生有关。如高血压患者长期血压控制不佳,血管壁长期承受过高压力,容易导致血管破裂或形成微动脉瘤,破裂后形成的血肿压迫脑血管,可引发脑梗。此外,脑动脉炎、先天性脑血管畸形、空气栓塞、脂肪栓塞等,也可能导致脑血管堵塞,引发脑梗。
温馨提示:本平台文章仅供医院内部员工学习参考,不作为对外宣传使用,且不可作为诊断依据。
免责声明:部分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仅作分享信息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后台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