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蒸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有诸多注意事项,涵盖熏蒸前、中、后的各个环节,以下具体介绍:
一、熏蒸前
1.评估身体状况:患者在进行中药熏蒸前,需由专业医生对其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情、身体整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如血压过高(收缩压大于 180mmHg 或舒张压大于 110mmHg)、处于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期、脑梗死急性期伴有严重脑水肿等病情不稳定的患者,一般不适合进行中药熏蒸。同时,还需了解患者是否有皮肤过敏史、开放性伤口、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情况,以确保熏蒸的安全性。
2.选择合适方剂:根据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类型、中医辨证结果选择相应的中药方剂。如对于气虚血瘀型的患者,可选用黄芪、当归、川芎等具有益气活血功效的药物;对于痰瘀阻滞型的患者,可选用半夏、瓜蒌、丹参等化痰祛瘀的药物。
3.做好准备工作:熏蒸前患者应排空大小便,避免过饱或过饥进行熏蒸。熏蒸室内温度应保持在 25℃-28℃左右,湿度以 40%-60% 为宜,以营造舒适的熏蒸环境。同时,应准备好干净的毛巾、换洗衣物等。
二、熏蒸中
1.控制温度和时间:熏蒸时温度一般控制在 40℃-50℃左右,避免温度过高烫伤皮肤或导致患者出现心慌、头晕等不适症状。熏蒸时间通常为 20-30 分钟,不宜过长,以免患者过度疲劳或出汗过多,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加重心脑血管负担。
2.观察身体反应:在熏蒸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有无头晕、心慌、恶心等不适症状。若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心慌气短等情况,应立即停止熏蒸,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3.保持呼吸通畅:熏蒸过程中,患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因蒸汽浓度过高或熏蒸罩封闭过严而导致呼吸困难。熏蒸时可适当打开通风设备,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三、熏蒸后
1.避免着凉:熏蒸结束后,患者皮肤毛孔处于开放状态,应及时用干毛巾擦干身体,穿上保暖的衣物,避免立即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以防风寒之邪入侵,导致感冒或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发作。
2.补充水分:熏蒸过程中患者会出汗,身体水分和电解质会有一定的流失,因此熏蒸后应适量饮用温水或淡盐水,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维持身体的水盐平衡。
3.观察后续反应:熏蒸后患者应在休息室内安静休息 30 分钟左右,观察身体有无不适反应。如出现皮肤瘙痒、皮疹、心慌、头痛等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同时,要注意观察熏蒸部位的皮肤有无红肿、水疱等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温馨提示:本平台文章仅供医院内部员工学习参考,不作为对外宣传使用,且不可作为诊断依据。
免责声明:部分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仅作分享信息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后台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