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至人间,草木萌发,花粉、尘螨、温湿骤变等外界刺激随之而来。许多人在春季出现过敏症状,轻者鼻塞喷嚏、皮肤瘙痒,重者胸闷气促、夜难安枕。然而,多数人只关注过敏的直观不适,却忽视中医“外邪引内乱”的警示——尤其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过敏或成病情恶化的“隐形推手”。
壹——中医解“敏”:正气不足为根,外邪入体显症
《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张育新主任说,春季多风,风为百病之长,易夹花粉、尘螨等过敏原,从口鼻、皮毛而入,引发肺卫失和、气血紊乱。
肺卫不固:肺主皮毛,统御卫气,若肺气亏虚,外邪易从鼻窍、肌肤而入,引发鼻痒、咳喘
脾失健运:脾虚生湿,积久化热,湿热蕴于血脉,诱发皮肤红肿、浑身困重
肾阳亏虚:肾为先天之本,肾阳不足则温煦失职,寒邪易客,引发关节痛、疲倦畏寒
贰——过敏“暗伤”心脑:三大机制敲响健康警钟
张育新主任强调,过敏与心脑血管疾病实为“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
1.气血逆乱,心脉失养
过敏者体内大量组胺释放,血管扩张导致血压波动,加重心脏负荷;炎性因子涌入血管,加速动脉硬化斑块破裂风险。中医认为此乃气血滞涩诱发胸痹、眩晕。
2.阴阳失衡,风动扰神
过敏性鼻炎患者长期鼻塞缺氧,脑供血不足加剧;皮肤瘙痒导致失眠焦虑,交感神经持续亢奋,加速心率失常和血管痉挛。中医谓之“阴虚阳亢,肝风内动”,心脑共损。
3.久病入络,伏邪成疾
反复过敏使体内长期处于“低度炎症”状态,血管受损,中风、心梗风险攀升。如《金匮要略》警示:“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入于腑,即不识人”。
叁——张主任支招:四步防护,心脑、过敏共调
1.避风防寒守腠理
晨起外出戴帽、口罩,避免风邪从百会穴、迎香穴侵入;室内常备艾叶、苍术熏蒸,祛湿驱邪。
2.食饮有节养中焦
少食虾蟹、芒果等发物,可以吃茯苓山药粥(健脾利湿)、百合银耳羹(润肺滋阴),配三七粉冲服,活血通络。
3.经络拍打疏气血
晨起循肺经(云门-太渊)、心包经(天池-内关)拍打,每侧30次,助气机宣通。
4.情志平和不妄动
晚上21-23点闭目盘坐,掌心搓热捂耳,配合“呼”字诀疏泄肝火,稳定交感神经。
肆——三通平衡疗法+TTS外治:心脑康复“双引擎”
张育新主任创立的“三通平衡疗法”,从通气、通血、通经络三个维度,系统调理冠心病、心绞痛、脑梗、脑出血等心脑血管疾病,增加血氧供应,改善心肌供血的基础上,激活已经休眠及受损细胞,恢复心脑的正常功能。配合TTS外治,将中药有效成分渗透至膻中、心俞等穴位,输送至心脑血管病灶,修复受损内皮,恢复气血运行。
过敏绝非“小打小闹”,心脑警钟更需未雨绸缪。正如张育新主任所言:“调过敏即是护心脑,扶正气方能御百病。”这个春天,不妨从避风邪、调饮食、通经络入手,让身体与春风和谐相拥,护得心脑长安康。
温馨提示:本平台文章仅供医院内部员工学习参考,不作为对外宣传使用,且不可作为诊断依据。
免责声明:部分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仅作分享信息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后台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