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心梗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属,年轻化趋势日益明显。临床数据显示,越来越多 30 至 45 岁的中青年成为心梗发病的 “重灾区”。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心主血脉,心脉的畅通与否与多种因素相关。从中医视角出发,有 3 类人在心梗面前格外危险。
一、久坐不动者:气滞血瘀,心脏供血受阻
如今,很多年轻人工作以久坐为主,一坐就是数小时,缺乏运动。中医讲,长时间不动,气血运行缓慢甚至停滞,极易形成气滞血瘀。气血不畅,就像河道水流变缓,泥沙淤积,心脏的供血便会受到严重影响。正常情况下,心脏依靠充足的血液供应维持跳动,可当气血瘀滞,心脏 “吃不饱”,功能便会受损。这类人往往稍微活动就气喘吁吁,身体抵抗力也较差,心梗风险在不知不觉中升高。
二、烟酒不离者:直接伤脉,加速血管病变
烟草辛热燥烈,酒精生湿助热,长期烟酒不离身,对血管的损伤是直接且严重的。吸烟时,有害物质进入血液,灼伤血脉,如同给血管内壁铺上一层 “垃圾”,加速血管老化。酒精则会使血管扩张、收缩功能失调,还会升高血压,加重心脏负担。二者协同作用,损伤血管内皮,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加速形成,血管变得狭窄、脆弱,心梗随时可能爆发。
三、代谢异常人群:脏腑失和,心脉痹阻
肥胖、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代谢异常问题,在年轻人中并不少见。中医认为,这多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脾胃运化失常,不能正常代谢水谷,导致痰湿内生;肝肾亏虚,无法有效调节气血、津液,进而影响血液运行。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在体内积聚,痹阻心脉,心脏如同被层层包裹,无法正常工作。这类人群就像带着 “定时炸弹”,心梗发病风险远高于常人。
心梗年轻化敲响了健康警钟,上述三类高危人群需高度警惕。调整生活方式,增加运动,戒烟限酒,积极控制代谢指标,必要时寻求中医调理。若出现胸口压榨性疼痛、放射痛、心慌心悸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切不可掉以轻心。通过科学预防,才能有效降低心梗风险,拥抱健康生活 。
温馨提示:本平台文章仅供医院内部员工学习参考,不作为对外宣传使用,且不可作为诊断依据。
免责声明:部分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仅作分享信息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后台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