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24小时咨询热线 : 025-84535866
南京太乙堂中医医院,专注男性健康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疾病问答
心脑血管疾病与口腔健康有什么关联?
时间:2025-03-27 作者:南京太乙堂中医医院

image.png

一、口腔疾病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机制

1.细菌感染与炎症反应:口腔中的细菌,如链球菌、牙周炎致病菌等,在口腔卫生不良时大量繁殖。这些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可通过口腔黏膜进入血液循环,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炎症因子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壁变得粗糙,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脂质沉积,进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2.菌血症与血栓形成:牙周炎等口腔疾病导致牙龈出血时,口腔细菌容易进入血液,引起菌血症。在血液中,细菌可能作为血栓形成的核心,促进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原沉积,形成血栓。如果血栓脱落并随血流进入心脏或脑血管,就可能堵塞血管,引发心肌梗死、脑梗死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二、常见口腔疾病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1.牙周炎: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与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研究表明,患有牙周炎的人群患冠心病的风险比牙周健康者高 2 - 3 倍。牙周炎导致的慢性炎症状态持续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促使炎症因子释放,影响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同时,牙周炎严重程度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呈正相关,即牙周炎越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几率越高。

2.龋齿:龋齿若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牙髓炎、根尖周炎等,引起局部炎症。口腔内的细菌可通过根尖孔进入血液循环,引发全身炎症反应。虽然龋齿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直接证据相对较少,但它作为口腔内的感染源,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全身感染和炎症的风险,间接影响心脑血管健康。

二、维护口腔健康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1.保持良好口腔卫生习惯:每天早晚正确刷牙,使用巴氏刷牙法,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 3 分钟,确保牙齿每个面都能得到清洁。饭后使用清水或漱口水漱口,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定期更换牙刷,每 3 个月左右更换一次。

2.定期口腔检查: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龋齿、牙周炎等口腔疾病。对于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可适当增加检查次数。早期治疗口腔疾病,能有效减少口腔细菌及其毒素进入血液循环的机会,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3.合理饮食:减少高糖、高黏性食物的摄入,如糖果、糕点等,这些食物容易在口腔内残留,滋生细菌,引发龋齿等口腔疾病。多吃富含维生素 C、维生素 D 等营养素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牛奶等,有助于增强口腔组织的抵抗力,维护口腔健康。

温馨提示:本平台文章仅供医院内部员工学习参考,不作为对外宣传使用,且不可作为诊断依据。

免责声明:部分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仅作分享信息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后台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