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24小时咨询热线 : 025-84535866
南京太乙堂中医医院,专注男性健康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疾病问答
冠心病患者有哪些康复与护理​方式?
时间:2025-03-24 作者:南京太乙堂中医医院

5570a9ee8e4e5b97404677615fbd71b.png

一、康复运动计划

住院期康复:在冠心病患者病情稳定后,即可开始住院期康复。一般在心肌梗死后 2 - 3 天,如无明显不适,可进行床边活动,如坐起、床边站立、缓慢行走等。活动量逐渐增加,每次活动时间不宜过长,以不引起疲劳和不适为原则。在护士或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患者可进行简单的肢体活动,如握拳、屈伸下肢等,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

出院后早期康复:出院后 1 - 3 个月为早期康复阶段。患者可在家庭附近的公园或安静的道路上进行散步,开始时每次 10 - 15 分钟,每天 1 - 2 次,逐渐增加到每次 30 分钟左右。同时,可进行一些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这些运动动作缓慢、柔和,有助于调节呼吸,增强心肺功能。运动过程中要注意监测心率和身体反应,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

长期维持期康复:3 个月后,患者进入长期维持期康复。此时运动强度可适当增加,如进行慢跑、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运动频率保持每周 3 - 5 次,每次持续 30 - 60 分钟。同时,可结合一些力量训练,如使用轻量级哑铃进行简单的手臂力量练习,但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力。长期坚持康复运动,有助于提高心脏功能,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冠心病复发风险。

二、饮食护理要点

控制总热量:冠心病患者应根据年龄、性别、体重、活动量等因素,合理控制总热量摄入。一般以维持理想体重为宜,避免体重超标增加心脏负担。计算每日所需热量时,可参考每千克体重 25 - 30 千卡的标准,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例如,一位体重 60 千克的患者,每日所需热量约为 1500 - 1800 千卡。

营养均衡搭配:饮食应包含适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蛋白质可选择瘦肉、鱼类、豆类、蛋类等优质蛋白;碳水化合物以全谷物为主,减少精制谷物和糖的摄入;脂肪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橙子、草莓、菠菜、西兰花等,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 C、维生素 E、钾、镁等营养素,有助于保护心血管健康。

饮食规律:冠心病患者应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每餐不宜过饱,一般七八分饱即可,尤其是晚餐。避免睡前吃东西,以免加重心脏负担。此外,要注意饮食清淡,减少盐的摄入,每天盐摄入量应控制在 6 克以下,对于伴有高血压的患者,应更严格控制在 4 克以下。

三、心理护理

常见心理问题:冠心病患者由于疾病的困扰,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担心疾病复发、影响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使患者产生焦虑情绪;长期的病痛折磨和对疾病预后的担忧,又容易导致抑郁。这些不良心理状态会进一步影响心脏功能,加重病情。例如,焦虑情绪可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耗氧量,诱发心绞痛发作。

心理支持方法:家属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支持,多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内心感受,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与其他冠心病患者交流康复经验,增强自我认同感。同时,患者自身也应学会调整心态,通过听音乐、阅读、冥想等方式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与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对于改善心理状态也非常重要。规律的作息、适量的运动、合理的饮食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还能调节情绪,改善心理状态。例如,运动可促进大脑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使人产生愉悦感,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因此,冠心病患者应积极调整生活方式,配合心理护理,促进身心康复。

温馨提示:本平台文章仅供医院内部员工学习参考,不作为对外宣传使用,且不可作为诊断依据。

免责声明:部分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仅作分享信息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后台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