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患者在度过急性期后,康复护理成为促进身体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环节。有效的康复护理不仅能够帮助患者改善肢体功能、语言能力等,还能在心理上给予支持,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1.基础护理:保持患者病房环境的清洁、安静、舒适,温度和湿度适宜,定期通风换气,减少感染风险。协助患者做好个人卫生,定时翻身、拍背,防止压疮形成。一般每 2 小时翻身一次,在翻身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防止损伤皮肤。同时,要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尤其是容易出汗的部位,如腋窝、腹股沟等。对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要做好尿管护理,保持尿道口清洁,定期更换尿袋,防止泌尿系统感染。
2.饮食护理:合理的饮食对于脑梗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饮食应遵循低脂、低盐、低糖、高蛋白、高维生素的原则。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菠菜、芹菜、苹果、香蕉等,它们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选择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蛋类等,以补充身体所需营养,促进机体恢复。控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减少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奶油等食物的食用。对于有吞咽困难的患者,要注意调整饮食形态,可将食物制成糊状或泥状,缓慢喂食,防止呛咳。必要时,可采用鼻饲饮食,保证患者的营养供给。例如,一位脑梗后吞咽困难的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家属将食物打成细腻的糊状,用小勺缓慢喂食,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吞咽情况,避免了呛咳的发生,保证了患者的营养摄入。
3.肢体康复护理: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尽早开始肢体康复训练。初期可进行被动运动,由护理人员或家属帮助患者活动关节,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每个关节活动 3 - 5 次,每天 2 - 3 组,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随着患者病情的好转,逐渐过渡到主动运动,鼓励患者进行简单的肢体活动,如握拳、伸展手指、抬腿、屈膝等。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可进一步增加训练难度,如进行站立训练、行走训练、上下楼梯训练等。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给予患者适当的保护和辅助,防止摔倒。同时,可配合使用一些康复器械,如助行器、拐杖等,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康复训练。例如,一位脑梗后左侧肢体偏瘫的患者,在康复护理人员的指导下,从最初的被动关节活动,逐渐过渡到能够借助助行器缓慢行走,肢体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
4.言语康复护理:对于有言语障碍的脑梗患者,言语康复护理必不可少。护理人员和家属要多与患者交流,鼓励患者开口说话,从简单的词语、短句开始练习。可以利用图片、实物等进行辅助训练,让患者说出所看到的物品名称或描述图片内容。对于发音不清的患者,要耐心纠正发音,指导患者进行发音练习,如发 “a”“o”“e” 等元音,以及 “b”“p”“m” 等辅音。同时,可让患者进行朗读、复述等训练,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言语康复训练需要长期坚持,每天进行一定时间的训练,逐渐提高患者的言语功能。例如,一位脑梗后言语表达困难的患者,在家人的陪伴下,每天进行言语康复训练,经过半年的努力,他能够较为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家人的沟通也更加顺畅。
5.心理康复护理:脑梗患者往往会因身体功能障碍、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等原因,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和家属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多与患者沟通交流,给予关心和鼓励,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可以向患者介绍成功康复的案例,让患者看到康复的希望。同时,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其他患者交流康复经验,增强患者的社会支持感。对于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患者,可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心理干预和治疗。例如,一位脑梗后出现抑郁情绪的患者,在家人和医护人员的关心鼓励下,逐渐走出了心理阴影,积极配合康复治疗,身体恢复情况良好。
温馨提示:本平台文章仅供医院内部员工学习参考,不作为对外宣传使用,且不可作为诊断依据。
免责声明:部分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仅作分享信息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后台进行删除!